“屋面防水工程、有防水要求的衛生間、房間和外墻面的防滲漏,為5年。”
防水行業目前執行的保修年限依然是2000年1月30日發布施行的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規定》,此規定沿用了近20年。
今年2月份,住建部發布《建筑和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》(征求意見稿),第一次提出了"防水設計工作年限"的說法,并作了具體規定,屋面、外墻、室內防水工程的設計使用年限均在25年以上,地下工程甚至要求防水工程與建筑物同壽命。
防水行業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大幕即將拉開。
國家有要求,業主有需求,提高防水設計和使用年限必然是大勢所趨,沿用了近20年的5年保修政策終于要動一動了。海南省已經于2018年將建筑防水工程的質保年限提高到“不少于10年”。
正是5年保修期,讓開發商肆無忌憚地壓低防水中標價格,防水工程的低投入,使得非標防水材料大行其道,使得防水如同虛設。甚至有的開發商寧愿漠視業主因滲漏造成的“千夫指”,等待五年保修期的結束。
業主苦五年保修期久矣,防水企業苦五年質保期久矣。
曾幾何時,提終身防水被視為異端,提防水工程與建筑物同壽被人譏諷。全國那么多家防水企業,敢于將保修期提高到5年以上的寥寥無幾,專門做結構自防水的更是屈指可數。
如何破解防水工程設計和使用年限25年以上的難題?
我想專業防水人心中早已有了答案。不能靠外貼式的防水,柔性卷材的老化速度很快,遠遠達不到25年的期待。靠的是什么,是結構自防水!
以水泥基滲透結晶材料為核心的混凝土結構自防水技術,在全國重大防水工程中的實踐和成功案例越來越多。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材料內摻、外涂、干撒的方式應用到混凝土結構,可以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和耐久性。
只要設計合理,管理得當,施工標準,眾多成功的實例表明,依靠混凝土結構自防水,完全可以保障地下防水工程不滲不漏,甚至達到與混凝土同壽的終極目標。
當然,最重要的一點是——材料要過關。
東風已來,未來可期。
我們相信,在國家標準設計使用年限提高的要求下,在業主強烈要求提高防水保修年限的呼聲中,發展結構自防水必將成為行業的大勢所趨。